【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案例:《小學校園心理劇劇本創編的實踐研究》
《小學校園心理劇劇本創編的實踐研究》
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問題提出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心理劇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校園生活緊密結合的有益載體,有利于展現當代中小學生豐富的校園生活和獨特的心靈世界。新《綱要》因此明確把校園情景劇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一種形式。
我校的校園心理劇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依據雙減政策中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精神,以學生社團的形式開展校園心理劇活動。把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搬上校園舞臺,讓學生自己創編、自己表演、自己觀看、自己體悟,從而使表演者和觀看者得到啟發,同時發展學生個體和團體的自我覺察力、人際關系技巧、價值判斷力、自發行為水平與想象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心靈成長。
結合我?!捌卟赎柟庑睦韯觥鄙鐖F的活動開展,我們發現,沒有好的劇本,很難呈現出好的校園心理劇,校園心理劇的劇本創編是整個活動的核心,劇本創編直接影響到校園心理劇的演出質量。因此,搜集素材確立主題并創編劇本是校園心理劇社團開展活動的重要環節。而在社團學生自主創編劇本的過程中卻存在以下問題:
1.創編劇本的積極性不高。在開展校園心理劇社團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參演校園心理劇積極性很高,但是對于讓自己根據自己或他人的故事創編劇本時,不少學生都出現了畏難情緒,只想參演現成的劇本,不想自己動手編寫劇本。
2.創編劇本的質量不佳。部分學生主動編寫劇本,但是編寫的劇本內容劇情簡單,素材單一,而且還會模仿現成劇本的劇情內容,缺乏原創性。
3.創編劇本的有效性不強。部分學生在編寫劇本時可以將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問題展現出來,但是在劇情解決心理問題的部分,還不能運用一些有效的解決問題的心理劇方法進行創編,導致劇本出現虎頭蛇尾現象,只展現了問題,并沒有解決問題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過于簡單,缺乏有效性。
(二)原因分析
經過在社團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不斷反思研討,以及對學生的訪談,并查閱文獻資料,我們課題組教師對學生創編劇本積極性不高、劇本質量低、劇本缺乏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性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總結原因如下:
1.學生對獨自創編劇本有畏難情緒。
劇本的創編其實就像寫一篇長長的有情節的作文,如果劇情太短,就不能很好的展現問題和解決的方法,而要寫出一篇劇情豐富飽滿的劇本,對于一個學生創編來說確實難度比較大,學生覺得自己獨立完成一個劇本的創編很困難,因此出現畏難情緒,不愿意嘗試寫劇本。
2.學生缺乏收集整合素材的能力。
學生在嘗試自主創編劇本時,有時選取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現象不具有代表性,因此造成問題展現不突出,問題解決空泛化,學生雖有真情實感,但劇情的創編缺乏豐富素材支持,或直接模仿已有劇本情節編寫,造成編寫的劇本情節單一簡單,或者不具有代表性和原創性。
3.學生還沒有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能關注到自己和他人身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現象,能將問題和現象通過劇本展現出來,但是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自身還較難有效的去解決問題,因此創編劇本時在解決問題的部分就會出現方法簡單或者缺乏有效性。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教師將小學校園心理劇劇本創編的實踐作為研究主題,扎實開展本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自主創編劇本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創編劇本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開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自主創編劇本的質量。以達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效果。
二、概念界定
校園心理劇的含義:校園心理劇是由社會劇發展而來,有戲劇小品的特點,比一般心理劇具有更大的表演性。它在校園環境中,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發地將生活經歷再現出來,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由心理劇產生的校園心理劇,把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搬上校園舞臺,讓學生自己表演,自己觀看,自己體悟,從而使表演者和觀看者得到啟發。本研究中的校園心理劇,以發展個體或團體的自我覺察力、人際關系技巧、價值判斷力、自發行為水平與想象力,從而使個人獲得心理成長為目的來開展活動。同時充分利用校園心理劇的有限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的功能,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教育,充分體現尊重原則,打破了一般教育的語言式、灌輸式、結論式模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力學生共同成長與和諧發展。
劇本創編: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和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劇本創編是指根據事先擬定好的大綱進行舞臺或影視劇本文本創作。本研究中的劇本創編,是指學生通過搜集身邊或自身發生的心理故事,依據校園心理劇的固定結構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分享感受這四個部分,自主創作形成校園心理劇劇本。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一)國外相關研究現狀
心理劇是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J.L.)于20世紀30年代創立并發展起來的團體心理治療方法。早期的心理劇以心理咨詢和治療為目的,不是去分析、詮釋人們帶來的問題,而是提供一個場所和一種氛圍,讓人們從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達的方式探索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有效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機遇,促進個人成長,使個人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二)國內相關研究現狀
國內關于心理劇本創編的論著并不多見,但是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對于心理劇的創編做出了自己的研究。王國鈞在《心理劇本創作芻議》一文中指出心理劇本就是以舞臺故事表演形式體現心理治療效能的活動過程的指導書。心理劇本創作是心理劇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其應該具有相當的心理能量,應該是原生的、自創的,這樣現實生活中當事人由于所遭遇時間發生的能量會被自然地導入情境之中。陳健在《淺析校園心理情景劇原創劇本的寫作要點》一文中提到一部成功的校園心理情景劇是從一個好的劇本開始的,它不同于一般的舞臺劇,也不同于心理治療用途的心理劇,劇本的寫作有其獨特性。葉華文在《高中校園心理劇劇本創作技術應用案例解析》文中提到校園心理劇的劇本創作是整個活動的核心,劇本創作直接影響到校園心理劇的演出質量。
四、研究目標
1.通過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積極性提升的策略研究,激發學生創編劇本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創編,消除學生畏難情緒。
2.通過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質量提升的實踐研究,讓學生學會收集整合素材,使創編的劇本劇情更豐富,更具有代表性。
3.通過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提高學生自主創編劇本的有效性。
五、研究內容
1.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積極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2.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質量提升的實踐研究。
3.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所謂行動研究法是指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具體說來就是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創造性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這是該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將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在社團運行實施的過程中,邊實踐、邊修正、邊完善。
2.調查研究法。該課題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個人訪談等方式搜集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現象,并做以分析運用。
3.經驗總結法:依據實踐過程所提供的事實,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分析概括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最后進行匯總,形成整體實踐成果。
七、課題創新點及研究價值
(一)課題創新點
1.激發學生自主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的積極性,可以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呈現的心理事件更加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及心理體驗,進而增加校園心理劇劇本編寫的有效性。目前校園心理劇劇本的創編多由教師根據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及現象進行編寫,學生較少主動提出關注的問題來進行創編,學生自主創編劇本的積極性較低。
2.以學生社團形式開展校園心理劇劇本的創編,使劇本創編常態化,讓學生在社團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校園心理劇知識,提升自身編演水平,激發學生編演的積極性。目前一些校園心理劇的創作多是以單獨劇本為載體進行編演,較少以社團形式讓其常態化。
(二)研究價值
本課題立足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學生發展角度出發,依托學生社團活動,進行小學校園心理劇劇本創編的實踐研究。探索構建激發學生創編劇本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實踐總結提升劇本質量的理論方法,不僅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
八、課題研究條件與保障
1.研究人員保障:課題組主持人王蘭為金水區農科路小學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長期組織開展學生校園心理劇社團活動,有著豐富的社團教學管理經驗和專業的校園心理劇理論知識及實操經驗。課題組成員郭苗苗擔任農科路小學德育處副主任,曾長期從事專職音樂教師,經常開展系列主題活動,組織學生編演歌舞劇目,有著豐富的舞臺排練經驗。課題組成員徐偉麗為農科路小學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曾參與編寫《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操作實務》一書,有著豐富的組織開展校園心理劇編演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課題組成員賈俊俊為文化路一小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兼職心理健康教師,有著扎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及教學經驗,積極組織學生編演心理劇,提高學生創造意識。課題組成員李旭為文化路三小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課本劇的編排和創作,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學習兒童心理學專業知識。課題組成員均有豐富的校園心理劇創編及排練經驗,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和敬業精神,并且通過繼續認真學習實踐相關理論和先進經驗,完成該課題研究是有保障的。
2.物質條件保障:所研究的對象是校園心理劇劇本的創編,對于創編劇本所需要的資料和書籍,學校和家長都給予大量支持。
3.環境條件保障:農科路小學開設有七彩陽光心理劇場社團,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活動,具備較好的研究環境條件。
九、課題組成員組織與分工
本課題研究將以實踐研究為主要研究形式,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及方法。課題組成員依據各自工作情況,分別分工負責。
王蘭:負責提出課題計劃、措施和方案,負責課題申報、分工、制定研究計劃,負責課題研究全過程,全面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報告。
郭苗苗:負責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積極性提升的策略研究,搜集理論資料,拍照記錄以及相關資料整理。
徐偉麗:負責學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質量提升的實踐研究,搜集實踐過程中的資料,拍照記錄以及相關資料整理,并負責中期報告的撰寫。
賈俊?。贺撠煂W生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記錄、反饋,形成書面報告。
李旭:負責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相關資料,做好整理分類,并負責結項報告的撰寫。
十、課題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22.2--2022.4)
(1)2022年2月,對我校校園心理劇社團學生在創編校園心理劇劇本時出現的素材搜集困難,劇本情節單一,創編劇本積極性不高的實際情況,確立社團學生劇本創編水平提升的研究。
(2)在我校校園心理劇社團學生中進行調查和分析,了解他們對于創編劇本的興趣,創編劇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創編劇本中感興趣的話題,使研究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3)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4)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22.5--2022.12)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
(2)開展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等相關的理論。
(3)按照課題研究方案與計劃,將研究內容滲透于日常社團活動開展工作中。
(4)借助日常社團活動開展,與學生積極交流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問題、成果、收獲,并與同伴交流,樂于與同伴探討實踐中的問題,堅持不斷總結經驗。
(5)及時收集研究信息,對日常社團活動做記錄與反思,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6)定時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調整不足。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23.1--2023.2)
(1)對于研究有關的各種現象做總結,并歸納出行之有效的社團活動方法及社團活動模式。
(2)撰寫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3)完成結題并按時上交。
十一、預期成果
1.課題的實施方案與結題報告
2.學生原創校園心理劇劇本
(課題主持人:王蘭 金水區農科路小學)
新書推介:
溫馨提示:
了解新書,請咨詢陳女士(微信同號),謝謝您支持科研工作!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