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起開開心,幽默書店上演無劇本即興表演劇
沒有劇本,沒有任何準備,只是讓觀眾隨機抽取撲克牌,再根據底牌來選玩法,將某個詞語當作道具,展開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即興情景劇表演……這是7月22日晚北京市朝陽門外幽默書店上演的精彩一幕。
當晚19時30分,活動準時開始。身穿藏藍色T恤短袖的報幕員Song女士宣布游戲規則,稱演員其實也不知道她今晚到底要演什么,她在臺上發生的一切只有一次。而這也需要與觀眾一起互動,聽聽觀眾們的建議。說完,大家起立玩起了熱身運動,瞬間活躍了氣氛。
接下來Song問觀眾,“請大家給我一個長長的東西。”有觀眾應道,“法棍(面包)”。隨即,Song 邊舉起右臂,邊長噓一聲,向嘴靠攏,扮出一個用力咬法棍的姿勢。另一個演員小月月也隨即表演了咬法棍的姿勢,并嘆道,”這法棍著實好吃啊!”Song學著老太太的聲音,“兒媳婦,兒子法國帶過來的,法棍法棍法國帶來的……”小月月則說,“我這是我兒子從東直門帶過來的……”說著,將手臂在空中滑了一個半弧,”嘗嘗,聞聞(法棍)“,”好香啊……”
一分鐘的表演結束,計時器響了。臺下觀察的一對演員被喊上臺,這對演員接著模仿起剛才那對演員的動作,“嗷吆,烤雞肉串太好吃了吧!”“雞肉串,試試我的,羊肉串,雞肉味跟羊肉完全沒法比……”“真硬啊!”“吃肉了,剝開了……”“嗯,羊肉和雞肉都很好吃啊!要不要來一口。”兩人一唱一和地嬉笑著,臺下觀眾掌聲陣陣。
這一節目結束后,緊接著下一節目《地鐵打電話》更換游戲規則,一個演員向臺下觀眾要建議,“這第一個人,在給誰打電話?”“包青天!”臺下觀眾隨口說道;“那這個身穿白色體恤衫的演員呢?”“給他親密的人打電話。”“這三個演員給她一個很有情緒的人打電話。”觀眾叫嚷道,“給老板”;“第四個演員給一個二次元的人或隨便一個生活角色打電話。”一位觀眾提議道。
就這樣,臺上四位演員應觀眾不同的提議開啟不同的角色表演,“喂!包哥,是我,對,今天晚上這酒我趕不上了,這樣吧,你們先喝著,下次我請!”第二位演員給另一半打電話,“我生氣,你快哄我,不是你不覺得,早上那事是你做的不對么……”
當晚的即興表演,還有字數游戲,叮叮重來、那個游戲、左轉等。活動持續1個半小時。在這個下著細雨的仲夏夜,給臺下觀眾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笑點高潮。
活動組織者小月月告訴北青報記者,即興是一種沒有劇本的演出形式,起源于16世紀的意大利假面喜劇,上世紀50年代發展于美國。即興表演由演員和觀眾共同互動完成。通常情況下,演員在臺上根據觀眾給的一個建議詞產生靈感,開始即興的表演。
“即興的魅力就在于所有的演出內容都沒有提前準備過,甚至連演員自己都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所有今天在舞臺上發生的事情都只會發生一次。”小月月介紹說,目前國內做即興演出的并不多,演員來自各行各業。她們去年就開始在幽默書店演出,到現在演了四五次。疫情之后,大家難得周末聚在一起尋開心。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